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獲悉,今年以來,工業經濟持續恢復增長,1—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42.2%,規上中小企業收入、利潤分別增長21.5%和30.4%,前三季度制造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7.4%,工業和信息化“十四五”實現良好開局。
會上,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、部長肖亞慶總結了今年推進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主要進展——
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得到提升,基礎和關鍵領域技術攻關取得進展,重點產業鏈強鏈補鏈穩步推進,集裝箱產量成倍增長,新能源汽車產銷均增長1.7倍,集成電路等產業實現兩位數增長,光伏、風電、船舶等產業鏈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。
中小企業紓困解難支持力度加大,降低中小企業稅費負擔、緩解融資難問題取得明顯成效,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企業4萬多家、“小巨人”企業4762家、制造業單項*企業848家。
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,全年壓減粗鋼產量超過2000萬噸,1—11月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同比分別增長19%、13.7%,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.4%,“5G+工業互聯網”在10大重點行業形成20個典型應用場景。
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,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30萬個,5G終端用戶達到4.97億戶,超額完成電信精準降費年度任務,貧困地區通信難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。
疫苗和重要醫療物資保障任務全面完成,新冠疫苗年產能達到70億劑。通信大數據平臺持續優化升級。
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,明年要聚焦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目標,落實“六穩”、“六保”工作任務,把工業穩增長擺在*重要的位置,統籌推進強鏈補鏈、技術攻關、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,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,提升信息通信服務供給能力,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和提質升級,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,筑牢經濟“壓艙石”。
本文轉載自中國能源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